一垄垄耕地整齐划一,一条条平整美观的灌溉沟渠直达田间地头……5月11日,在榆林市靖边县小河镇小河村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施工现场,工作人员正在修建水渠和建设田间生产路,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。
(资料图)
高标准农田建设是靖边县确定的九件大事之一。为加快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,助推农业增产、农民增收,靖边县全面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行动,该县小河镇小河村田间地头迅速掀起了一股高标准农田建设热潮。
从“靠天吃饭”到“旱涝保收”
过去,在小河镇的小河村、龙洲镇的清水河村,农业基本上是“靠天吃饭”,中低产田普遍居多,严重制约着粮食稳产高产和现代农业发展。如今,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,开展土地平整、田间道路、灌排渠道、农田电网等综合设施建设,达到旱能浇、涝能排,生产能力大幅提升,彻底改变了农民“靠天吃饭”的传统种植方式。
小河镇小河村种植大户张波说:“政府给修路、打井、安电、挖排水沟、安装喷灌设施,我们种地非常方便,提高了效率又节约了种植成本。”
近年来,靖边县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,形成了“田成方、路相通、渠相连、旱能浇、涝能排”的高标准农田格局。截至目前,该县耕地面积168万亩,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35万亩,高标准农田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100%,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100%。短短几年时间,靖边县农田建设实现了华丽转身。
由“分散种植”到“规模化经营”
为破解土地分散经营带来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难题,靖边县依托村集体经济合作社,走出了一条以“地”为核心,农民增收、集体增收、大户增收、粮食安全的现代农业经营之路。
小河镇高标准农田1000亩由企业托管,实施的“龙头企业+村集体合作社+农户”的新型规模化经营模式,每亩为群众降低种植成本200元,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管理费3万元,同时,解放劳动力110余人通过务工增收。
“我们这种以村集体为主导、以土地流转为突破的土地管理经营新模式,打破了传统的散而小的种植模式,又实现了农民在家门口打工的愿望。”小河镇巨浪村党支部书记师帅说。
高标准农田建成以后,通过推广良种、良法等先进适用技术,有效灌溉覆盖率达100%;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8%以上;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平均提高100公斤/亩。
把“三跑田”变成了“三保田”
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。曾经,小河镇的小河村基础设施薄弱、农田地力低下、灌溉不便等问题比较突出,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,把原来跑水、跑土、跑肥的“三跑田”变成保水、保土、保肥的“三保田”,提升了耕地质量和基础地力,促进农村发展、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。
从2022年开始,靖边县加大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投入,与乡村振兴示范创建、美丽乡村建设规划、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等结合起来,全面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进程,到今年的5月初,新建的6万亩高标准农田均已完工,“托底”了粮食安全,“端稳”了自己饭碗。
“田地平整及田形调整后,原先高低不平的‘小田’变成了平整成片的‘大田’,机器能直接开到田间地头,沟渠也修到了田地边。” 小河镇小河村党支部书记贾虎连说,这样改造后灌溉很方便,既省时又省力,大大提高了农户耕种的积极性和土地流转率。
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,该县把农田质量与产业发展效益统筹起来,吸引农业龙头企业落地,带动农民增收致富。目前,全县拥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2家,其中省级7家、市级15家、县级10家,培育形成优质小米、荞麦等产业链实现了有龙头带动、有主导覆盖,有产业基地、有致富门路的产业发展新格局。